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|设为首页

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、努力将徐州打造成淮海经济区强势核心的提议

发布时间:2019-07-19  作者:本站编辑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浏览次数:

    淮海经济区跨苏鲁豫皖四省,由20个成员市于1986年3月在江苏省徐州市成立。区域总面积17.8万平方公里,总人口1.23亿。淮海经济区区位优势突出,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区域,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连南融北、承东启西的战略“脐眼”地位。
    淮海经济区二十年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,但因基础较差、实力较弱、生产力水平相对滞后,与我国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。例如,在总量上淮海经济区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7.4%,人均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东部发达地区的30%。而长三角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20.2%,环渤海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8.2%。夹在中间位置的淮海经济区本应受到两个发达经济板块的经济辐射,然而实际上却成了两个发达经济板块的“断裂带”。
    究其原因,除因淮海经济区成员分别处在四个省区,无法开展协调以及本区域成员历史基础较差外,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区内极化作用不明显。一般而言,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增长极,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。以大都市为核心和主要增长极、以城市密集分布、全面互动为主要依托的城市群、都市圈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将非常明显。例如上海、广州、北京、天津等都是东部几大区域的“领头羊”。淮海经济区则缺少这样的区域经济龙头城市。但从淮海经济区看,一方面区内城市数量虽然可观,但城市实力较弱,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差,尤其缺乏高辐射和高集聚能级的核心龙头城市。另一方面城市之间为了争夺区域内的核心地位,往往会出现恶性竞争,对区域内部资源整合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。从坚持科学发展观、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,淮海经济区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建立龙头城市,通过中心城市的崛起,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,从而实现整个区域的繁荣。纵观整个淮海地区,只有徐州无论是从经济发展、地理位置、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成为带动整个区域发展“发动机”的实力。因而要加快区域经济增长,带动整个淮海地区的发展,徐州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。
    要成为核心,首先自身应具有较强的实力,其次要有良好的协调能力,这就要求徐州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兼顾区域统筹,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要求,因此,要解决这一问题,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统筹各方面有利条件以实现徐州自身的经济社会大发展,从而带动整个淮海经济区的腾飞。这需要:
    1.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以创新为理念,全面推进经济、政治、文化建设,确立“强核”发展战略。
    无论是从生产力的地理空间布局或是经济的内在关联上,在淮海经济区选择徐州作为龙头城市是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。因而,徐州应立足淮海经济区发展的新机遇和区域合作的新形势,顺应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规律,积极主动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,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发展,坚持以创新为理念、突出特色、 产业优化、地区协调推进的原则,进一步加强、充实和完善生产力布局。并通过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统一规划、分步实施等举措,最终实现徐州的区域创新发展。成为区域内真正的强势“核心”。
    2. 跳出单个城市的小框框,将徐州纳入淮海经济区中,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以指导城市发展。
    徐州在城市发展战略的选择方面,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或徐州都市圈内,应站在淮海经济区、全国乃至国际化的更高层次上分析自身的发展。加强对淮海经济区的整体调研,进一步明确徐州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,制定层级合理、功能清晰、分工协作的城市发展规划以指导城市发展。
    3. 建立整个区域的沟通机制,使得徐州成为整个淮海区的交通中心和信息调控中心。
    从2001年开始,一大批知名商业机构如国外零售业巨头家乐福、沃尔玛已抢滩徐州商业市场。国内零售商苏宁、五星、金鹰也已跟进,徐州商业圈迅速放大为淮海经济区内的商业龙头,甚至周边地区的人们也被它的商业氛围所吸引,加之一大批厂商、驻外办事处也已进驻徐州,徐州城市中心CBD商务功能已雏形显现。徐州初步具备了成为淮海经济区商业和信息处理中心的能力。今后应进一步利用徐州优越的交通和经济区位,建立良好的区内各成员间的经济往来,使徐州成为整个淮海区的交通中心和信息调控中心。
    4. 继续深化改善政府的服务能力和协调能力。
整合行政资源,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,继续深化改革,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和收费标准,降低门槛,优化行政服务,从而形成对外部资金的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。行政资源需要为徐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行政支持和保障。
    5. 确立明确的发展战略,尽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。
改革开放以来的地区发展经验表明,区域经济的发展往往是与国家的区域政策密切相关的。我国区域政策的倾斜主要是由南向北、从东向西,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珠三角到90年代的浦东开发开放,再从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到2003年的东北振兴战略等,这些政策一出,就吸引了全球目光,投资接踵而至。但国家的区域政策目前还没有倾斜到淮海经济区,使得淮海经济区成为“盲区”。究其原因,主要在于淮海经济区缺少自身的发展特色,因而徐州更应立足以建立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为发展目标,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,从而尽快争取国家及江苏省的政策支持。